今天,佳咖号为大家分享有关致仕与乞骸骨区别的内容,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收藏我们的网站,为你提供各类实用的百科知识。
内容导航:
Q1:文言文什么翻译成退休
你好!
致仕 乞骸骨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Q2:上疏乞骸骨的意思
就是给皇上递交辞职信
乞骸骨,乞求一把老骨头。引申为让自己晚年过的舒服一点,回老家安度晚年。
乞骸骨,就是跟皇上说,我太老了,想回家去养老。请求辞职的意思。致仕,没听过。
Q3:古代关于官职任、免、升、降、平调的词语
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2.兼:兼任,同时监管。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5.权:暂时代理官职。
6.摄:暂代官职。
7.署:暂任、代理官职。
8.守:代理官职。
9.行:代理官职。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
2.典:主持;主管。
3.主:主持,掌管。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5.下车:新官到任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1. 任(担当,担任)
2. 授(授官,任命)
3. 除(任命,授职)
4. 拜(授给官职)
5.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6.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7.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8.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9.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提(提拔)
10.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1.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12.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13.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4.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1.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2. 陟(提升,提拔)
3. 升(提升)
4. 进(用于较高职务)
5. 起复(恢复原职务)
6. 超迁(越级破格提升)《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1.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2.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3. 出(指出京受任)
4.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四、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1.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2.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3.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4.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
5.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6. 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7. 致仕(带职退休)
补充:
五、关于兼职的有:
1.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3. 权(临时代职)
4. 假(暂时代理)
5. 行(代理官职)
6.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7.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六、表示多次调动的:累迁
七、表示因病辞官的:谢病
八、表示主管的:知、典、主
九、表示辞去的 :乞骸骨、自乞、归故里、退、告退、致政(仕)、辞等。
十、表示在任的:视事、下车
参考资料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术语集锦杜绪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1a9a70100f2wx.html
Q4:致仕 在古文中是啥意思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保留待遇的退休。
古代官员的离职有2种情况,一种是被皇帝剥夺官职,贬官。
一种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就职。
这两种情况的区别体现在待遇上。
如果是被贬官,斥退,官员的身份变为平民,不在享有官员的特权。
如果是致仕,官员仍然有薪水,身份仍然属于官员,仍然享有官员的部分特权。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 注:“致仕,还禄位於君。”《北史·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唐 白居易 《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致仕官的简称。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是月, 龙图阁 直学士、致仕 杨时 卒,年八十三。”参见“ 致仕官 ”。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宋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天子犹念公(袁可立)海上劳,予加衔致仕去。”
Q5:唐朝官员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唐朝官员俸禄与致仕制度[转]
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的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一)禄米。《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
(二)土地。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80亩。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50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35顷,县公、职事官三品25顷,递至九品2顷。上柱国30顷,柱国25顷,上护军20顷,护军15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一种限田措施,并不能实授其地。不过,《食货志五》说:“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但从白居易的《问议百官职田》看,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土地收入主要还是靠职分田。职分田一般按每亩收六升的租率出佃,所谓“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三)俸料。唐代官员的俸料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制定的。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职事官又有防合或庶仆(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这套内容复杂的俸料制,至唐玄宗时才合为一项。《新唐书·食货志五》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令百官防合、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唐代官员的俸料法定额数与实际收入往往差别很大,这在地方官尤其为甚。其俸钱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或以公廨钱充,或以户税充,或以青苗钱充等等。
隋唐五代的官员,按规定到了七十岁是要退休的,称之为“致仕”。官员请求致仕叫做“乞骸骨”。如果不满七十但疾病缠身者,也可提前要求退休。反之,若精力充沛,体魄健壮者,虽年过七十也可继续留任。五品以上官员退休,本人应直接上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退休者,则只要尚书省按规定统一办理即可。致仕之后,若有特殊需要,也可再度出仕。
官员致仕时可享受一定的待遇,据《唐会要·致仕官》说,有的可以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换了一个官名而品秩并未改变(致仕后,例晋一级,至宋代才成为制度)。在经济待遇方面,五品以上者致仕,终生可以享受半俸,特例可给全俸。六品以下者,旧制前四年给半俸,天宝时令给至终身。此外,三品以上致仕者还享受朔望听朝参,其班列在本品现任官之上,以表尊崇。这些制度和规定对于鼓励官员退休是有一定作用的。
禄米、土地、俸料三项
我补充一下楼上的回答,唐的官员退休后视没有退休工资的,有工资的是特例,是一种荣誉。
关于致仕与乞骸骨区别和欧阳修乞致仕阅读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